产品
3月21日,发改委、能源局印发了《“十四五”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》。
方案强调推动多元化技术发展与安全控制,以示范试点项目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化,到2025年新型储能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,到2030年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,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。
储能系统在我国电力系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在发电侧、输电侧等等发输配用几个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。
主要的应用场景一般就是针对发电+、配电+等发电侧配电侧和光伏+、充电+等用户侧应用。从这几个不同的应用场景来判断,配置储能,是保护电网和增加容量的重要手段。现在其实国内外都有很多的政策在支持,比如说像国内目前有接近20个省市都出台了一些政策,要求在发电侧要求配一些储能,这主要跟电网特性相关,因为上光伏、潮汐、风力等新能源的装机比例扩大以后,发电能源的随机性给电网冲击很大。
但是各地和大部分企业在标准和体系方面各自为战,储能系统存在诸侯割据的问题,很多连接方式和电源特性不同,装置要求和工艺规范也难以匹配,造成多方困扰。它的集成等各方面来说都会变得比较成熟。
业内人士表示,更多储能项目将会在“十四五”期间落地,市场规模将在万亿元以上。
到2025年新型储能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
《实施方案》强调,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、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,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储能装机和配比充分发展。其中强调电化学储能技术提升降本30%以上,并突出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、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。
《实施方案》还提出,到2030年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,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,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。
《实施方案》强调,不同储能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,并加强对储能要求,有利于新型储能系统规范化发展。
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。开展钠离子电池、新型锂离子电池、铅炭电池、液流电池、压缩空气、氢(氨)储能、热(冷)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、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,集中攻关超导、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,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、固态锂离子电池、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。